高一年级“月相”优秀学生作品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地理教研组   发布日期:2020-10-21 16:26:14

  近年“新高考,新教材,新课标”改革浪潮下,高一地理着重添加了“月相”相关的知识点。为让学生了解月相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过程,并在观察探究的过程中能将实际观察结果和理论知识相对比,提升地理实践力和地理求真求实的科学素养。9-10月我校高一年级举行了观看月相变化,并依据月相变化规律制作“我眼中的月相”作品的实践活动。学生对这一特殊的自然现象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实践,制作出了优秀的月相作品。他们纷纷表示在制作的过程中对月相的变化过程,月亮在不同日期、不同地点升起和落下的时间有了更好地理解。 

  从古至今,有许多著名的古诗词都在借用“月亮”这一天然卫星抑或借景抒情,抑或触景生情来描述内心的感受,如杜牧名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李商隐名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苏轼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这些美好的诗句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大概也是古人对月亮的早期憧憬和探索而至今人类对于月亮的探索并未止步,1609年,意大利的伽利略用望远镜观测月球,并绘制第一幅月面图。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1号”飞船飞到月球附近,进行绕月飞行,开始了人类对月球的考察。1969720日,“阿波罗”登月舱降落到月面,开始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登月活动。我国从1998年也开始开展“探月计划”等相关工作,20072019落实对月球的科学考察,陆续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中国“嫦娥四号”的成功发射实现了人类航天器在月球背面的首次软着陆,开启人类探月新纪元,这些古往今来的探索使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相信在当代学子的热爱和努力下,我国对月球的探索和认知将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