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附中新闻

永远铭记的“附中蓝”——湖南师大附中110周年校庆总结

发布者:校办公室   来源:附中本部   发布日期:2015-05-21 00:00:00

阅读次数:

永远铭记的“附中蓝”

                                    ——湖南师大附中110周年校庆总结
 
百有十年,足音铿锵。201552,阳光普照,碧空如洗,麓山叠翠,湘水绵长,六千校友,两千嘉宾云集附中,共同庆祝附中建校110周年。
得天时,占地利,享人和。附中110年走过的跋涉求索之路,当代附中人追求卓越的精神,在本次校庆中,集中呈现在大家面前,受到与会嘉宾、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
2014526校务会讨论11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方案起,到此次总结大会止,本次校庆历时整整一年。110周年校庆工作在校庆筹备委员会的领导下,在校庆筹备办公室的策划下,在综合组、文编组、宣传组、联络组、建设组、接待组六个工作组的具体实施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文化、学术、校友”的校庆主题,落实“简朴、热烈、务实、创新”的校庆宗旨,以11大校庆活动为载体,成功实现了“回眸附中历史,弘扬优良传统;汇聚广大校友,彰显母校情怀;展示育人硕果,扩大办学声誉;激励后昆奋进,再谱名校辉煌”的校庆目的。下面以五个关键词对校庆工作进行总结。
一、文化
1、挖掘了校史文化。
    附中110年,筚路蓝缕、风雨兼程的求索之路,自强不息、勇创一流的求索精神,校史是活教材。本次校庆深度挖掘了校史文化,用历史的灯塔照亮现实、昭示未来,用多种方式让大家知晓附中、敬畏校史是本次校庆的最大亮点之一。通过一次旅行、一部电影、一部电视纪录片、一本校本教材、一座校史馆五个方面体现了学校历史的厚重。
       1)一次旅行,指的是重走办学路。附中110年,长沙城内九迁校址,抗战时期三次外迁,解放后迁到现址。学校为寻找这段历史,分师生两批重走了办学路。找到了当年的旧址,找到了当地的校友,找到了当年的记忆。
(2)一部电影,指的是校史片《荣光》。《荣光》用电影的手法与语言,以“光”为主题,从禹之谟在黑暗中点亮一根火柴,照亮湖湘的夜空,到新中国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学校从五个方面探索教育的真谛,“光”贯穿110年的历史。《荣光》是为学校写史,写110年的历史,不是为个人立传。《荣光》的拍摄过程,就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此部电影拍摄,演员全部来自老师和学生,有200多位师生参与其中。
(3)一部电视纪录片,指的是《百有十年》系列校史纪录片。在找寻历史的基础上,将学校110年历史长河中的故事细节讲述出来,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4)一本校本教材,指的是《风雨苍茫——广益中学抗战外迁访记》。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回顾和记录一所中学颠沛流离、自强不息的抗战外迁史,足以说明广益人是那个时代的民族脊梁。并且在八年中走出了黎磊石、黎介寿、张履谦三位院士,走出了朱镕基总理,走出了共和国杨迪将军,足以说明广益中学是那个时代的教育脊梁。
(5)一座馆,指的是校史馆。改造后的校史馆集声、光、电功能于一体,分为5个展厅,功能布局更加明确,整体效果更加敞亮,脉络线索更加清晰,校史重点更加突出。除展示实物资料外,很多资料通过数字资料方式呈现,是一座数字化的校史馆,正如馆志所言“办学之渊薮,精神之传承,文化之弘扬,尽藏其中”。
 
2、总结了课改文化
附中110年,科研兴校、科研强教的办学特色,勇于改革,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课改是推进器。本次校庆深度总结了附中的课改文化,附中人一直走在改革的路上,引领基础教育的发展;一直在探索教育的规律,追问教育的本真。通过一本书、二篇文章体现了学校课改文化。
1)一本书,指的是《先锋——附中课改十五年》。十五载课程改革,十五载风雨历程,我们都是亲历者。十五年,四个阶段,七个章节,33万字。《先锋》全面总结了我校步入新世纪以来的课改历程,真实反映了附中敢为人先的弄潮历史。
2)二篇文章。第一篇是《人民教育》2015年第8期上的《湖南师大附中:为学生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力》,全面介绍我校的课程体系与课堂教学。第二篇是《中国教育报》2015年4月16日上的《公勤仁勇培养未来强者——湖南师大附中现代教育实验学校探索》,全面介绍我校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的成果。